随着世锦赛八强基本确定,球迷们颇为失望地发现,世界排名前四的意大利、巴西、波兰以及中国女排都被安排在下半区。波兰女排即便拼尽全力,也难以跻身四强,而中国和巴西女排之间必须有一方无缘四强。相比之下,上半区的土耳其女排实力减弱,而美国女排正经历人员更替的阶段,这让人忍不住猜测,日本女排似乎能轻松进入四强,真是运气极佳!由此,许多网友对世锦赛的分组表示强烈不满。
分组逻辑颇有争议,比如,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球队竟然被放在同一半区,这种设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?那么参赛球队还有何动力争夺更好的名次呢?此外,小组赛阶段同组的球队到八强时可能再度相遇,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
如果国际排联不认真审视并修订这项制度,那么半区失衡的状况只会持续,对排球的长远发展带来消极影响。同时,本届世锦赛也暴露出塞尔维亚女排频繁消极比赛的问题,其近期对于国际赛事的态度造成了排名与实际实力的不匹配,不仅坑害自身,也影响了其他队伍,奥运会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。
再谈泰国女排,由于其主办这一赛事的原因,虽然应获得一定优惠,但她们的低排名势必影响到整体分组的平衡,显得有些不公。而当初排名高居第三的美国女排,在此次比赛中希望重新证明自己,捍卫之前的荣耀。
总而言之,本届世锦赛由于东道主实力不足而推上了一个不合理的种子位置,打乱了原本应有的蛇形分布逻辑。在其他各运动领域,也存在类似问题。
理想情况下,东道主若综合实力太弱,应在小组赛结束后重新进行抽签,如能实现半区交叉将更为公平。否则,一个实力偏弱的东道主终究会损害赛事的整体质量。此外,建议在淘汰赛中借鉴巴黎奥运会的方法,依据小组赛成就调整进军16强的方式,以提高比赛的公平性与激烈程度,让每分都可能左右晋级局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