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麦不用多说了,北欧强国,维京海盗的发源地,足球也很厉害,1992年丹麦击败德国队,获得欧洲杯冠军。如果不包括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话,丹麦和突尼斯在人口、国土面积方面差不多,体量相当。
今天我们要说的,是兄弟俩,哥哥是一位踢球的人里最懂物理,懂物理的人里最会踢球的物理学家,他就是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.玻尔( Niels Bohr),而他的弟弟则是一位踢球人里最懂数学,懂数学的人里最会踢球的数学家,他就是尼尔斯.玻尔的弟弟 哈那德·玻尔( Harald Bohr )。
尼尔斯.玻尔(1885-1962)
在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时代,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物理学家,尼尔斯.玻尔( Niels Bohr)则是其中的翘楚。以尼尔斯.玻尔为中心的哥本哈根学派,至今依然是量子力学的正宗诠释,也被称作“哥本哈根诠释”,说起来,量子力学由于神奇现象过多,且与宏观现象、日常生活常识不同,所以有不同的解释,这不像经典力学,大家都以牛顿力学为正统,除此之外别无旁支,牛顿力学一统江湖。
但是量子力学就不一样了,学派很多,除了哥本哈根学派之外,还有什么路径积分、隐变量、退相干、多宇宙、导波理论等若干理论,不过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以哥本哈根学派为准,即为“哥本哈根诠释”,这是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,我们的课本上学习的也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,而尼尔斯·玻尔则是这个学派的老大。
尼尔斯·玻尔由于成功提出了氢原子模型,在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,这个时候,玻尔才27岁,同一年,爱因斯坦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,只不过爱因斯坦实际上拿到的是1921年的奖,只是由于战争的缘故,推迟到1922年颁发,所以与玻尔得奖并不冲突。
年轻时候的尼尔斯·玻尔,并不是个书呆子,反而是一位运动健将,他和弟弟年轻时都是丹麦著名足球俱乐部豪门“阿卡德米斯克俱乐部"( Akademisk Boldklub)里的球员,哥哥尼尔斯.玻尔( Niels Bohr)是守门员,而弟弟 哈那德·玻尔(Harald Bohr)则是右前卫。
左边是弟弟玻尔,右边是哥哥玻尔
1906年,为了参加伦敦奥运会,丹麦组建了一支国家队。其中尼尔斯·玻尔( Niels Bohr)作为门将替补,而哈那德·玻尔 ( Harald Bohr )则作为正式球员。结果出乎任何人意料,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,丹麦以9:0击败了法国队B队,右前卫哈那德·玻尔独自连进两球。而在半决赛中,哈那德·玻尔与其他丹麦对于如同猛虎下山,以17:1横扫法国队,硬生生把足球踢成了篮球,法国队甚至因此放弃铜牌争夺直接弃赛,丹麦则最终获得了银牌。这个比分目前依然是奥运会世界纪录。
弟弟玻尔的履历比起哥哥玻尔毫不逊色,17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,在踢完奥运会的两年后,也就是191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,同年,他再度亮相国家队,以2:1战胜了英格兰。然后又在1915年,成为哥本哈根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。
比较一下玻尔兄弟:
1、哥哥尼尔斯·玻尔( Niels Bohr),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,量子力学的创始人,踢球的人里最懂物理,懂物理的人里最会踢球的物理学家。
参加过丹麦国家队,是丹麦豪门俱乐部“阿卡德米斯克俱乐部”的守门员,不过有时候踢球会漫不经心,在一次比赛中,对方球员已攻到禁区进球,而哥哥玻尔没有做出任何扑救,眼睁睁看着对方进球,自己却靠在球门柱子上发呆。事后,大家都对此很疑惑,哥哥玻尔解释说,他当时正在思考一个物理学问题。
2、弟弟哈那德·玻尔( Harald Bohr),数学家,在学术成就上没有哥哥玻尔那么有名,但是也很出色, 建立了周期函数研究的主要基础。
在踢球方面,要比哥哥玻尔更出色,他参加的丹麦国家队获得了1908年夏季奥运会的足球亚军。
老年玻尔兄弟,左弟弟,右哥哥
总结
尼尔斯.玻尔( Niels Bohr)曾经提出过量子力学的互补性原理,用于解释微观粒子的“波粒二象性”,其实人生也是一样,没有单色的人生,只有多彩的人生,“互补性”的人生,踢球并不影响科学研究,科学研究也不影响踢球,不但不影响,而且是互相促进,互相启发。
同理,看世界杯不影响工作,工作也不影响世界杯,这也是“互补性原理”吧!最后祝大家看球愉快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